作者:宣传科 来源: 更新时间:2024-07-08
2024年第七期(2024年7月8日 来源:中国疾控动态)
夏季,气温过高、湿度大、风速小等条件常容易引发中暑。中暑的表现通常分为热痉挛、热衰竭和热射病。这3种情况可先后发生,也可交叉重叠。
热痉挛:剧烈运动后,大量出汗和大量饮用不含电解质的水后出现头痛、头晕和肢体、腹壁肌群痛性痉挛,肢体活动受限,有时会发生腹痛,数分钟缓解,无明显体温升高,无神志障碍。
热衰竭:多见于老年人、儿童和慢性病病人。表现为多汗、疲乏、无力、头晕、头痛、恶心、呕吐和肌痉挛,心率明显增快,体温升高不超过40℃,无神志障碍。
热射病:高热(体温>40℃)伴神志障碍。早期受损器官依次为脑、肝、肾和心脏。
01、劳力性热射病 多发生在青壮年人群,剧烈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后数小时发病,约50%病人大量出汗,心率160-180次/分,可发生急性肾衰竭、肝衰竭等,病死率高。
02、非劳力性热射病 多见于居住在通风不良环境的老年体衰者及产妇,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、慢性酒精中毒及偏瘫等病人。84%~100%病人无汗,皮肤干热和发红,直肠温度最高可达46.5℃。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。
中暑了怎么办?
01 脱离高温环境
及时转移到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,使用电风扇增加空气对流,或到有空调的房间。
02 迅速降温
浸泡在凉水里,或用凉水淋浴,也可以用凉水擦拭身体,用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、腋下及大腿根部。清醒的情况下可以口服冰盐水。
03 保证安全
热射病患者的肌肉可能会不自主地抽搐,保持侧卧位,不要在嘴里放任何东西,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,避免误吸。
04 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
中暑是个致死率极高的夏日急危重症,降低中暑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预防,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长时间在高温(高湿)及不通风的环境,规避导致中暑的危险因素,保证充分的休息,避免脱水,从而减少中暑的发生率及病死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