药物注射之静脉注射
作者:宣传科 来源: 更新时间:2025-09-01
作者:宣传科 来源: 更新时间:2025-09-01
2025年第九期(2025年9月1日 来源:身边的科学)
人们常说的打针、扎针,医学术语叫做注射,注射不同于吃药,药物注射到体内后,可快速进入血液,经血液循环,到达病灶并开始起作用。按药物注入部位的深浅,注射可分为皮内注射,静脉注射,皮下注射,肌肉注射4种注射方式。
静脉注射是指将药物、血液、营养液等物质直接注入静脉中的注射方式。有短暂性与连续性之分,短暂性即用针筒直接将药物注射进静脉,连续性则是以静脉滴注的形式,俗称“点滴”、“打吊瓶”等。适用于静脉注射的药物主要是需要迅速发生药效,或因浓度高、刺激性强、用量大,不适用于其他注射方式的。血液和营养液的输送方式一般也进行静脉注射。用于试验检查、诊断时,也是由静脉注入药物,如为肝、肾、胆囊等X线摄片。
最常见的静脉注射部位是位于浅表层、暴露充分的浅静脉,常见于手背,脚背和踝部。由于手背和脚背易于固定,所以常适用于时间较长的连续性静脉注射(即打点滴)。用于血液检测时的抽血部位一般选择血管粗大的肘窝处的贵要静脉,正中静脉和头静脉。该部位不利于固定,所以一般是用于短暂性静脉操作。
静脉注射由于其直接将药物作用于血液中,药效最快,而且痛苦较轻,所以一部分患者为了尽快缓解病痛,会一再要求医生给他“打点滴”。据世卫组织统计,“70%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”。此外,由于连续性静脉注射输入的药量大,让一些患者认为该注射方式存在安全隐患。